
6月16日,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维科网锂电承办的“OFweek2022锂电池(动力&消费)产业大会暨维科杯年度颁奖典礼”在深圳机场希尔顿逸林酒店盛大举行。
来自电池、设备等制造企业,上游材料供应商、核心技术提供商,以及来自金融投资、行业协会、行业相关研究院所、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从业媒体、网络媒体等超500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与融合。
贝特瑞研究院正极材料部部长陈龙博士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发表了《电化学器件用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主题演讲。
2021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113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8万吨,同比增长258%;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43万吨,同比增长80%。
陈龙认为,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占比短期内预计会持续提升,主要原因是降本需求、技术革新及市场爆发多重因素导致。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朝高能量密度发展,高镍化趋势明显,预计后续正极材料高镍化为主流发展方向。
在三元前驱体市场方面,陈龙表示,行业前十企业的合计份额由2018年的81%提高到2021年的88%。随着正极材料和前驱体企业之间的互相渗透,从前驱体到正极材料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
目前三元前驱体行业处于名义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状态,远期供需关系匹配(前四名规划产能均超过20万吨)。
在磷酸铁锂市场方面,陈龙指出,头部企业产能高速扩张,短期供需紧张,长期看磷酸铁锂环节产能持续充裕。目前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龙头企业加速扩产,二者在2025年规划磷酸盐系产能均已突破70万吨;部分化工企业切入到磷酸铁锂领域,兴发集团、云天化、中核钛白、海螺投50万吨产能,川发龙蟒、龙佰集团、山东丰元等相继投资建设10万吨级以上产能。预计磷酸铁锂供应紧张状态将在1-2年后缓解,2023年后行业进入持续供给宽松状态。
陈龙表示,受制于成本、资源、市场等因素,目前国内外有近二十家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其中欧洲因其锂、钴等重要锂电上游资源缺乏,相对重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但是各国产业化的钠离子电池体系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无相对明确清晰的路线。
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目前已经报道过上百种可能的体系,但都不成熟,能量密度仍待提高,循环待进一步改善。陈龙称,贝特瑞的钠离子正极材料产品基于前驱体+烧结工艺,二次球形貌、产品理化指标和电化学指标可定制,目前具备中试实验条件。
最后,陈龙展望了后锂电时代正极材料的发展机遇,其认为随着以石墨为负极、以硅为负极、以金属锂为负极的负极材料更新,新体系锂电正极材料将突显出巨大的容量优势。
贝特瑞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碳纳米材料,包括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石墨烯材料三大业务板块,是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贝特瑞的材料端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ATL、国轩高科、力神、蜂巢能源、瑞浦能源、孚能科技、松下、三星SDI、SK On、LG新能源等。
自2013年以来,贝特瑞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连续10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作为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2019年起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国内领先。
2022年6月16日,贝特瑞荣获“维科杯·OFweek 2021年度锂电材料技术卓越品牌”。
☞欣旺达又有大动作!
☞磷酸铁锂“一哥”首发上会
☞宁德时代与ATL的合资公司来了!
☞传特斯拉参与天齐锂业IPO认购
☞4月全球动力电池TOP10
☞全球电池龙头再签国际车企!
☞比亚迪为特斯拉供应电池!
☞又一锂电企业董事长被刑事拘留
☞太蓝新能源又获巨额融资!
报料及投稿 | editors@ofweek.com
广告及商务合作 | 焦小姐:19168597392/0755-83279005-870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维科网锂电):【锂电池大会】贝特瑞陈龙博士:“后锂电时代”正极材料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