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稿丨电池中国

【电池中国网 常州讯】8月11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CEO张雨、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战略发展部主任杨艳等调研组一行,来到位于江苏常州的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战略采购高级总监赵安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蜂巢能源是新能源行业的一匹黑马。据王志坤介绍,蜂巢能源起源于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才注册成立,如今已经快速成长为全球电池业巨头之一。2021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超过400%,达到3.2GWh,国内排名第六,跻身全球TOP10阵营,崛起势头相当劲猛。
行业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就已经达到3GWh,位列全球第十。今年7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21年度全球“50家聪明公司”,蜂巢能源强势上榜。
蜂巢能源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对科研的极其重视。据介绍,2021年蜂巢能源以878项公开专利位居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TOP20排行榜第一。截至目前,蜂巢能源现已累计申请超4000项专利,其中数百项为发明专利。
在产品创新方面,蜂巢能源率先开发出全球首款NMX无钴电池,成为全球第一家成功研发出无钴电池的企业。今年7月,蜂巢能源全固态电池实验室又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该系列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电动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
在客户方面,据赵安介绍,蜂巢能源的高性能电池配套多家主流车企,并获得全球多家知名车企订单。目前,蜂巢能源已经获得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东风汽车、金康汽车,以及欧洲大型车企等国内外众多的主流客户。
图为座谈交流现场
在产能方面,目前蜂巢能源已在中国长三角、华南、西南以及欧洲规划建设十多个生产基地。去年年底,蜂巢能源对外发布了“领蜂600”战略,将加快“短刀”电池、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等创新产品的量产。
当下,蜂巢能源正在常州金坛打造行业首家车规级AI智能动力电池工厂,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视觉识别等新一代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目前,常州金坛二期基地已经建设了首条“短刀”电池量产线,满产产能将达到2.5GWh。
在工艺方面,蜂巢重点布局了高速叠片,率先将叠片工艺应用在方壳电池上,使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高循环寿命的特性。蜂巢能源认为,未来CTP等集成创新技术将成为主流,电芯会越做越大,叠片工艺非常契合这种技术趋势,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工艺。
图为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CEO张雨参与调研
在座谈中,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CEO张雨介绍了协会和电池中国网的主要工作,并就动力电池行业当前一些热点话题与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
烟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韩耀东、烟台市工信局副局长乔金仁、烟台市龙口市政协副主席高景波、烟台市福山高新区福山园工委书记宫涛、烟台市龙口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蔡德建、烟台市政府科长庄杰英等烟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同行调研。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黎志文、新能源事业部市场总监岳斌等企业负责人也同行调研。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注册成立并从长城汽车剥离独立,总部位于江苏常州,是专业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电芯、模组及电池包、储能电池系统,并可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研发和生产采用全球化布局,目前已经在无锡、保定、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常州、保定、泰州、马鞍山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公司将继续在中国长三角区域、华中区域、西南区域及欧洲地区逐步完善生产基地布局,并在德国、韩国、日本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起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服务全球整车企业及储能客户。
本文为电池中国原创(微信号:cbea_battery),转载请注明出处。开白请联系(微信号:wswdxcr0325)获得授权。

媒体宣传咨询
联系人:吴女士
手机:(86)18611555116(微信同号)
邮箱:wulijuan@cbea.com
稿件咨询
联系人:闫先生
手机:(86)18515816697(微信同号)
邮箱:yanzhigang@cbea.com
研究报告咨询
联系人:周先生
手机:(86)18910499049(微信同号)
邮箱:zhoubo@cbea.com
行业会议咨询
联系人:周先生
手机:(86)18910499049(微信同号)
邮箱:zhoubo@cbea.com
联系人:吴先生
手机:(86)13269999859(微信同号)
邮箱:wumingshan@cbea.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消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电池中国):调研丨蜂巢能源:将加快“短刀”/无钴/果冻电池等创新产品量产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