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比亚迪董秘李黔的一条朋友圈,引发媒体对美国“禁用”中国电池的大讨论。
市场讨论的重点,在于网传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相关条款,要求2024年之后将禁用中国电池:
美国政府将向购买新电动以及二手电动车的消费者,分别提供7500美元以及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前提是车辆最终组装必须在美国本土,或是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进行,且电动车电池的原材料占比40%以上必须来自北美;
自2024年起,将全面禁用产自中国的电池组件,自2025年起,全面禁用产自中国的矿物原材料。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2024年开始,电池成分中包含任何产自“特别关注国”名单中的国家(中国在列)将不再适用补贴,并没有禁用的要求。
有评论者认为,美国对中国动力电池的限制不可小觑,因为美国的补贴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禁用中国电池,培育美国动力电池企业。“如果我们突破补贴限制,继续在美国市场存在,下一步估计就是更加耍流氓的手段,如同拉上其盟友对华为的封锁一样。”
特斯拉已经作出了反应,美国媒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特拉斯暂停了其在德国生产电池的计划,因为该公司正在考虑在美建厂,从而获得美国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税收抵免的资格。“特斯拉已经讨论了将原计划用于柏林工厂的电芯制造设备运往美国的问题。”
有投资都对雅化集团提问:美国禁用中国锂电池,对公司影响几何?
雅化集团称,“根据目前各类信息综合分析来看,应该没有大的影响。”
在电动车行业,美国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靠加大补贴来扶持,而中国已经完全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了。
特斯拉如果没有在上海建工厂,从而依靠中国成熟的供应链,想上量大概率是胡扯。特斯拉正尽可能多地切换成用中国电池。反正即使不用中国的电池,也得用韩国的,肯定不会是美国的。至于电池材料,韩国的电池也大概率逃不出中国电池材料的供应链。
中国电动车行业多年来就是在不断厮杀中发展的,现在的状态是,美国靠扶持,中国靠内卷和迭代,谁是趋势,一目了然。凡是能在中国市场死人堆里充分竞争还能活着爬出来的企业,拿到国际市场上去,多半没对手,还是窝里斗培养出来的,更健康。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