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在曲靖正式投产。
曲靖德方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5.9亿元,选址位于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产业片区,占地面积约500亩。项目于2022年1月正式启动建设,2022年9月建成投产,是目前全国已建成投产最大单体产能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项目的正式投产,意味着德方纳米以遥遥领先的态势领跑磷酸锰铁锂市场,将大大驱动新能源产业的革新和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客户群体往往追求低价格与高性能,价格和性能又与电池正极材料的成本和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正极材料主流市场以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并存发展为主线,但低成本和高电压依旧无法同时兼得。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坡,也使得降低成本和提升性能迫在眉睫。因此在低成本基础上提升电池性能的新技术迎来发展机会,磷酸锰铁锂正是发展新技术下的产物。
据介绍,磷酸锰铁锂作为磷酸铁锂的升级版,是在磷酸铁锂的基础上引入一定比例的锰而形成的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通过锰元素的引入,一方面使得铁和锰两种元素的优势特点能够有效结合,而另一方面锰的高电压特性使得磷酸锰铁锂相比磷酸铁锂具备更高的电压平台,由此打破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上限。
本次投产的磷酸锰铁锂产品对比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提升15%-20%,同时其充放电结构稳定,实现了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平衡。从单瓦时能量密度的角度看,整个电池系统的装机成本上,磷酸锰铁锂电池略低于磷酸铁锂电池,并且大幅低于三元电池,可以实现对中镍三元材料的替代。可以预期,未来磷酸锰铁锂材料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大放光彩,抢占主流地位。
此次正式量产的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是德方纳米在曲靖市建成投产的第五个项目,对德方纳米提高产能、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德方纳米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愿景的重要一步。公司规划到2025年底,磷酸铁锂产能达到34.5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达到44万吨/年,补锂剂产能达到2.5万吨/年。
近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集群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新发展理念,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全力支持以德方纳米为龙头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在曲靖发展,产业基地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项目的投产,将带动曲靖市新能源电池以及相关产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曲靖建设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作出贡献。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