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证券日报
日前,宁德时代、隆基绿能、中科电气、胜利精密、万里扬、格林美等多家公司发布涉锂电产业链的投资、投建或扩产公告,投资金额达数百亿元。与此同时,比亚迪与欧洲多家领先乘用车经销商达成战略合作,加速“驶”向海外。
春江水暖鸭先知。按照国家规划的发展愿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0%以上。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持续的高景气度,新能源电池及锂电设备需求持续爆棚。
此轮锂电企业扩产投资有三大亮点:一是产业链各龙头公司齐出手,既有万亿元市值的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又有千亿元市值的锂盐龙头赣锋锂业,还有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二是投资规模巨大,比如宁德时代拟斥资140亿元在河南投建洛阳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格林美将斥资130亿元布局相关锂电池新材料项目;三是延链、补链、强链意图明显,既有宁德时代超500亿元建设“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全产业链,也有赣锋锂业涉足动力电池领域。头部企业构建“一体化”布局,成为其弥补上下游供需错配短板的主要手段。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不仅产业链完整,并且拥有技术优势,加码投资对巩固这一优势十分必要。预计未来几年动力电池需求会持续快速增长,锂电企业扩大产能势在必行。
政策合力也有利于锂电企业发展。近年来,国务院以及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了众多动力锂电池相关政策规划,鼓励和规范我国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覆盖行业管理、推广应用、税收补贴、基础设施等不同方面的政策体系。在政策驱动和市场激励下,各地竞相加快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
笔者认为,各路资本大手笔扩产,也可能带来产能过剩的风险,尾部企业则面临淘汰出局。但随着技术突破、规模效应显现,行业洗牌也将提升行业整体质量。相关企业需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量力而行,以避免产能过剩风险。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lv, meng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