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丨mybattery

合资公司将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此为第一阶段。2023至2024年,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此为第二阶段。

公司聚焦丨钒钛股份牵手大连融科 年内钒电解液产能或实现2000m³/年全钒液流电池用电解液 图/钒钛股份

10月11日晚间,钒钛股份(000629)发布公告,公司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融科”)于近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签署了《合资协议》,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共同投资3,161万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公司占注册资本的51%,大连融科占注册资本的49%。本次交易完成后,合资公司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公司聚焦丨钒钛股份牵手大连融科 年内钒电解液产能或实现2000m³/年

公告显示,截至目前,合资公司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工商登记有关事项已全部办理完成。

从合作范围来看,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涵盖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租赁等。合资公司将在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此为第一阶段。2023至2024年,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此为第二阶段。

电池网注意到,9月30日,钒钛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已与大连博融(现已更名为“大连融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协议约定范围内与大连融科下属公司融科技术、恒流公司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及《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协议》。2022年,公司继续与大连融科就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和钒储能介质购销签订了商业合同。

同时,在日前的调研活动中,钒钛股份也强调,随着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大幅提升,储能电池领域发展空间很大,拓展钒在储能领域应用是公司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钒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信息显示,2021年中国钒电池新增装机量0.13GW,2022年国内大量的钒电池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0.6GW。未来随着政府补贴的持续投入、产业链成熟化发展、以及伴随规模效应降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钒电池将凭借优异的特性由政策导向市场导向过渡,其渗透率将逐步提升。

基于此,EVTank预计2025年钒电池新增规模将达到2.3GW,2030新增量将达到4.5GW,届时钒电池储能项目累计装机量将达到24GW,当年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405亿元。

另据咨询机构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储能技术对全球经济价值的贡献将超过1万亿美元。钒电解液是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材料,是能量存储的载体,占钒电池储能系统总成本的30%-60%。钒电池储能的蓬勃发展必将带动对钒电池电解液产品的需求,按照10kg高纯氧化钒储存1kWh电量计算,对电池级钒原料的需求量为万吨级(以V2O5计)。

钒钛股份表示,钒电解液是钒电池系统容量组件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公司托管的攀研技术有一条电解液试验线,掌握了钒电解液的生产技术,年产能达1000m3,并具备继续扩大钒电解液生产规模的实力。公司也将努力与其他钒储能产业链企业加强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钒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主动融入钒电池储能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

作者 lv, meng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