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与之息息相关的动力电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研究人员投身于此,希望可以研发出新的技术,促进产业的发展。10月18日,CNMO了解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村上阳一及日本化药等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了预测“热化学电池”性能的方法。
测量电极间温差产生的电压的装置
热化学电池是一种通过电极产生温差来发电的电池。据了解,由于能够连续将热量转化为电能而不会产生副产物或消耗材料,目前业界对热化学电池的研究正在增加。此次开发的方法有助于促进开发利用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热来获得电力的方法等。
热化学电池是通过接入电解液中的两个电极产生温差以获得电力的电池。据悉,过去已有将热转变成电的“热电元件”,而热化学电池具有能够高效获得高电压、在200度以下的低温下工作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工厂废热和汽车废热大多在200度以下,容易发挥热化学电池的特性,因此不少研究团队希望将二者联系起来,提高热化学电池的输出和转换效率。
据介绍,研发团队弄清了以前没有明确的、热化学电池的电流及电压等性能如何因构成材料而决定的机制。不仅如此,还可以预测这些数值。另外,村上教授表示,有望利用冷却纯电动汽车(EV)电池时的废热及人体产生的热量等。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