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主持召开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工作组讨论会。为做好标准编制工作,真正适用企业生产,本次会议还邀请了多家参编企业及专家共同参与讨论,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制订出一个全面、有用的标准。
会上,来自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的杨清雨老师作具体工作汇报,随后,与各参编企业代表一同审阅标准内容。为避免造成误解,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范围提出了增添金属双极板、石墨双极板、复合双极板等描述,使双极板种类有了细致的划分,让用的人有点可循。
与此同时,有参编单位提出,标准的相关技术单位不统一,容易造成换算困难、统计出错等问题,经大家讨论决定统一单位。另外,在标准总则方面,考虑到双极板生产企业分布于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海拔及温度有着较大的差异,经综合考虑,删除了双极板应能的海拨条件,调整环境温度为-40℃~45℃,工况温度为-40℃~95℃。

在大家的积极讨论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整体框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技术要求方面,各参编企业还对气体通过率、阻力降、抗弯强度等细节纷纷提出了自已的看法和意见。在不断地细化、归类的工作下,我们相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将是一个有价值的标准。
会议最后,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的杨清雨老师对各参编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同时对接下来的工作计划作出了安排。至此,本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双极板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工作组讨论会圆满结束。
关于标准的后续工作进展,我们将在电池联盟微信公众号持续分享,欢迎关注阅读。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多标准征集中,如有意向欢迎扫码咨询小编。
8.《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 5 部分 隔膜》
9.《锂离子电池隔膜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要求》
1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五部分:双极板》
1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三部分:电催化剂》
1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四部分:碳纸》
1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第二部分:质子交换膜》
23.《锂离子电池产品生产单位能源消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27.《锂离子电池前驱体材料 零碳工厂评价技术要求》
30.《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零碳工厂评价技术要求》
3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零碳工厂评价技术要求》
38.《户外移动式锂离子电池电源使用寿命测试方法》
42.《集成电路产品生产单位能源消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46.《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47.《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生产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三个部分。其中,前段工序包括配料、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中段工序包括卷绕/叠片、封装、烘干、注液、封口、清洗等,后段主要为化成、分容、PACK等。材料方面主要有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集流体,电池包相关的结构胶,缓存,阻燃,隔热,外壳结构材料等材料。
为了更好促进行业人士交流,艾邦搭建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平台,覆盖全产业链,从主机厂,到电池包厂商,正负极材料,隔膜,铝塑膜等企业以及各个工艺过程中的设备厂商,欢迎申请加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下方菜单栏左侧“微信群”,申请加入群聊